2010年1月18日下午4时,北京西站第十候车区。
这是一个研究鸟类的动物学者,博士在读,男性。他可能会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寻找鸟的鸣叫,也可能会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蛙鸣,他忠于自己的事业,沉迷于自然的兴趣。。。
“我是不是很自私?”
“为什么这么说?”
“我为了这些不着实际的兴趣爱好,都不顾妻子孩子的感受。”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哦,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你周围的朋友,有几个人,能做到象你一样,为了兴趣,为了一个目标,达到忘我的地步?”
思考,发愣……
“是不是很少,那么,你是否会觉得,自己很不错,你是一个值得去敬仰的人。”
“可是,我都不管孩子……”
“是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我确实,很心疼他。而且,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我也是身有感触。不过,我的确是很真诚地,从心底里,佩服你。”
“其实,你的这份工作,要经常在野外吧?”
“是啊。”
“野外的生存,也不容易。”
“是的。”
“可是,你的孩子,并不知道。”
“是的。因为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我尊重每一个人,我不想把我的爱好强加给他。”
“我的意思是,你的孩子,需要理解,理解你的工作,这些鸟和蛙,只是一个链接,爱的链接,你的孩子需要理解你的工作,他需要感受,我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也知道,我回去,只要有时间,都会陪他打游戏,他喜欢什么就给他什么。”
“你在补偿??”
“是。”
“补偿并不等于爱啊。有时候,补偿,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会促成孩子某此不良的行为习惯。”
“但是……”思考。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需要至亲的关爱,需要感受被爱,还需要,父母的拥抱。你会经常给他打电话吗?”
“会。但是,他通常只说一两句话,就把电话给别人了,有时候是我的姐姐,有时候是其他的亲戚朋友。”
“嗯,那,你的妻子呢?”
“她也在读研。不过,我好象感觉到,她并不是很开心。”
“为什么呢?”
想,“她怕我不再爱她。”
“嗯。大多数女性,都会有这种感受。”
“你只需要,让她们感受,你依然爱她们。”
……
“我是不是很自私?”
“这句话你已经说了很多遍了,我再次肯定地告诉你,不是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我尊重每一个人,这是真心的。”“你似乎,对自己,有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
“是的,我老婆很早就跟着我了,跟我的时候,我就说,因为我的职业,我以后可能不会太稳定。”
“她还是跟着你。”
“是的。”
“还有了孩子。”
“我那时候,也说不是时候,可是她非要。”
“重要的是,你选择了。”
“是。”
“你们是,同学?”
“嗯。”
“你们的专业,好象,并不搭夹(ga)。”
“她的朋友,跟我们室友是朋友。”
“之后,我们参加工作,考了研究生,又参加工作,又考了博士。”
“做什么工作?”
“老师。”
“只能做老师吗?”
“是啊。”
“不可能有其他任何能产生实际效益的工作?”
“没有。”
“从你跟我的描述,我感觉,在面对生存和兴趣的时候,你一直在博斗,在选择?有时候,生存占了上锋,有时候,兴趣占上锋。”
“是呀,真的是这样。我不肯放弃兴趣,又不能不生存,有孩子,有老婆嘛。”
“可是,如果没有生存的条件,兴趣,是不存在的。”“这就象一棵树,有主杆,也有分枝,不管你的兴趣有多高,有多少,都得建立在主杆的基础之上。主杆倒了,分枝也塌了。”
“你的意思是,我的选择不对?”
“不是,谁的选择都没有错,如何去选择,也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你能在这么艰难的状况下,依然对你的目标保持高度的热忱,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只是,现实的生活,我们还是要考虑的。如果你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生存环境,你的兴趣,是不是绝对没有问题?至少在资金上是?”
“那肯定啦。。。”
思考……
“你是怎么做的?”
“我?我是一个人,我必须考虑到必要的生存条件,我必须工作,必须挣钱,我要独立支付学费,研讨会的会费,路费,旅游,餐饮,住宿……所以,我的兴趣,是一定要建立在我的生存条件之上的。”
“哦,这也是一个办法。”
“你已经很不错啦,在你可以选择继续学习的时候,就尽可能的完成学业,我很赞成这一点。我很欣赏你的投入。”
持续思考中。。。
“呀,快走快走,检票都检完啦……”
“不会吧,我很久没这么聊过天啦,都忘记时间了,这在实验室绝对不可能。”
“这边,那边过不去,你看着点啊。”
“哦,呵呵,我4号车厢。”
“我7号。”
“我到了,再见啊!”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