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人道堂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专业的心理服务

心理咨询师“高危”执业
2015-07-08 16:09:12   438次阅读   

现代社会的压力增加人们的焦虑烦恼,也促使心理咨询业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高危”执业

“这个职业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高危人群。”

撰稿/陈统奎

2006年5月3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说她特殊,是因为她同时拥有三种身份:医生、作家和心理咨询师。

她是毕淑敏。在成为作家之前,毕淑敏当过22年的医生,1986年实现了从医生到作家的转变。毕淑敏的第二个转变发生在1998年,这一年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念心理学博士班,毕业后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

毕淑敏的这个转变受到追捧,人们排着队请她做咨询,有人在3月份预约,到11月都还没轮上。

一些心理咨询师看了这个电视报道却有些不快。“仿佛人人都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国内心理咨询的行业门槛太低了。”这些抱怨者多是海归派,他们说,在国外要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不仅要有硕士以上学历,更要接受5—8年的专业培训和督导训练。

毕淑敏不是特例,而是一种现象。在广州、北京和上海三地采访中国第一代心理咨询师,笔者惊讶地发现,这些心理咨询师大多半路出家,出身五花八门:作家,经济师,医生,中学教师,银行高管……毕淑敏说自己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倒是一个特例,更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则心怀明确的梦想,有的是“创业梦”,有的是“淘金梦”。

半路出家

张杨(化名)有两张名片。她既是上海一家银行的副行长,又注册成立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从事心理咨询行业,所以一张名片上有“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的头衔。

近几年,不少人在股市里摔得头破血流,震荡很快波及金融界白领们的心理,很多人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怎样缓解身边这些白领的心理问题呢?2002年,上海成为中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第一批试点考核地区,张杨带着好奇报名参加了一个周末培训班,8个月的培训学费8700元。2003年参加考试后,她获得了国家二级(目前最高级别)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8个月培训期间,张杨发现了一个令人惊悚的事实:对于学员是否符合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没有作任何建议和限制。她发现很多学员实际上是想通过培训学习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教授对《新民周刊》说,中国最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华夏心理网的负责人向她介绍,这家机构培训的学员有50%“本身有心理问题”。“如果这些本来就有心理疾病的人考证后执业,相当危险。”

对于中国第一代心理咨询师,中山大学心理学黄铎香副教授比喻说:就像一名驾驶员,没有熟练驾驶就拿到了驾驶证,上路能让人放心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钟杰博士进一步揭示:“教练本身就有问题,有的教练自己就不会开车,或者说开得不好,只会开车不会刹车。”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上海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肖泽萍亦对那些3个月的短期考证培训班嗤之以鼻:“不过是普及一下知识。”

中国心理咨询师良莠不齐,与他们多是半路出家大有关系。据黄铎香教授介绍,广州南大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学员中,医务人员约占40%,教育工作者约占20%,管理人员约占10%,其余为会计师、编辑、记者、电台主持人等。

张杨明白执业“并不是那么简单”,继续付费参加其他相关技能培训班,她先后参加了精神分析、沙盘游戏、意象对话、NGH催眠术等培训班,其中一个星期的NGH催眠术培训班的学费就高达1.5万元。前前后后,张杨花了近6万元的学费。

2005年9月,张杨终于下决心开始职业化心理咨询,联合10人注册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兼职做个案心理咨询。半年多来,她已经接触了10多个案例,为自己开出的咨询收费是每小时300元。

张杨看到不少心理咨询室刚刚创办又纷纷倒下,而她的公司基本保持收支平衡。她把心理咨询行业当作一项可以继续投资的“未来职业”,说如果有一天厌倦了金融界,就做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

“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心理学博士说,在美国,心理咨询更多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真正赚大钱的心理咨询师也就是金字塔顶的少数人。”当笔者把这层意思转达给张杨,她自信地说:“我的梦想就是做那些金字塔顶的少数人。”

不少中国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把这样的“少数”宣传成“大多数”,把心理咨询师描述成一个满地黄金的职业。于是,不少人抱着“淘金梦”放弃本行,投身于这个新职业。在短期培训班里,他们根本无法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没有实力像张杨那样继续接受更专业的技能培训,而是草草登场,执业赚钱。

高危人群

进入这个群体,笔者发现,心理咨询师的生存状态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光鲜亮丽。“这个职业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高危人群。”心理咨询师张楚涵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询师每次做完咨询,都要临窗点上一支烟,静静收拾自己的情绪,“我们付出并损伤了高端的情感和情绪,心理咨询并不像工厂生产一个产品那么简单。”

“我是一个凡人,平常看到电影里一些悲伤的镜头也会落泪,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伤悲?”有一次,张楚涵接待了一位中年妇女,一进到咨询室就号啕大哭。这位来访者告诉张楚涵,她要延续生命,她要保留青春,她不要现在就死去。她告诉张楚涵,现在一看到老人就很悲伤,一看到自己的父亲就忍不住要哭。

当天夜里张楚涵就做了一个恶梦:和父亲吵架后离家出走,整整8年年老的父亲一直苦苦寻找她……这个恶梦惊醒了张楚涵,“哭醒啊,哭得很伤心。”尽管同是心理咨询师的丈夫在第一时间对张楚涵进行了心理疏导,但是“从早晨哭醒,到上班路上,我真的不开心。这个女人已经影响到我”。

“心理咨询师也需要社会系统的支持。”张楚涵庆幸她有一个同是心理咨询师的丈夫。

“专业团队的支持对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非常重要,那么,我们的专业团队在哪里?现在没有。这就造成有些心理咨询热线的情感主持人最后自杀。”钟杰博士对此深表担忧。

“没有人管我们,我们就自己管理,自己学会保护自己。”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王怀齐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心理咨询师的签约合同上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不能向来访者透露手机号码和家庭电话,除非像对自杀者进行危机

干预等特殊情况,心理咨询师须向咨询中心提出申请并签署协议,才能向来访者提供私人联系方式。

张杨和王怀齐每个月都要把各自咨询中心的所有心理咨询师集中起来,“大家互相督导,互相支持。”张楚涵则每3个月上一次原来培训机构的督导班,继续充电和加油。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团体督导就像一个加油站,是他们补充能源再继续前进的动力。

这样一个“高危职业”,却是千军万马竞相追逐的目标。据肖泽萍介绍,短短几年上海已经培训了4000多名学员,涌现出100多家各类心理咨询室,但是能够盈利的寥寥无几。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促进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法》的提案,呼吁通过立法来规范中国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

张楚涵:寻找幸福黄手绢

2002年冬天,张楚涵用10万元办起上海首家私人心理咨询中心。她是这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中的一个幸存者。

6至8个月是许多心理咨询室的“生命周期”,很多创业者在半年内铩羽而归。

2002年冬天,张楚涵用10万元办起上海首家私人心理咨询中心。她成为一个幸存者。上海一家心理培训机构的老总对张楚涵说:“我真的很不明白,你的心理咨询室怎么还活着?”在他看来,张楚涵是森林里的一只孔雀,即使有丛林原则,她依然悠然自得,翩翩起舞。

“我的努力,你们没有看到。”张楚涵甘苦自知。

张楚涵14岁从军当文艺兵。1992年,18岁的张楚涵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学习临床医学专业。

“对于医生的职业,我是害怕的,甚至是恐惧的。我不愿意接触死亡,不愿意接触让我看了就会眩晕的血。”这是一段艰难的经历,让张楚涵学会了直面生命,对日后成为心理咨询师助益颇多。

毕业后,张楚涵成为西安临潼某军区疗养院里的“小张医生”。在这个小天地里,张楚涵觉得人生被局限了。“我不要穿白大褂,我希望和来访者坐在这样一个轻松温馨的环境里畅谈,治疗他们的人生痛苦。”

2001年,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推动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并推出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2年,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职业被写进《国家职业大典》。于是,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开始试点工作,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和国家注册资格证书考试。

远在西安的张楚涵得知华东师范大学开办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消息,2002年冬天她退伍复员,直奔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她一边参加培训,一边到工商部门办理执照,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然而她未想到,工商部门不批准成立任何心理咨询公司。幸亏有人提醒她,“健康咨询”是可以注册的。工商注册成功那一刻,张楚涵笑得很灿烂。

2003年2月9日,张楚涵的咨询公司开业了。10天后,第一个来访者上门。来访者并不知道,那时的张楚涵还在华东师范大学接受培训,还未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张楚涵把咨询室命名为黄手绢,意义在于心的归来,表达对幸福的眷恋。

2003年初,并没有多少人知晓“心理咨询师”这个新生事物。张楚涵印了很多宣传单到处发送。为了打进幼儿园这一块市场,张楚涵跑遍了虹桥一带的100多家幼儿园,每一次她都被挡在门房,门卫甚至连打个电话给园长都不愿意,“人家说我们不需要什么幼儿心理化教育。”回去后,张楚涵又一一给这些幼儿园写信,200多封信发出去,只有一个礼节性的回复。“我还跟很多的美容院、健身俱乐部洽谈,提倡身心健康,也都没有消息”,张楚涵很无奈,“人们不理解心理咨询,认为心理咨询会影响生意,涉及他人隐私。”

除了广发传单,张楚涵每天都挂在网上,寻找所有跟心理咨询有关的网站和论坛,到处发帖。

免费网上答疑,免费电邮咨询,免费电话问询……为了扩大知名度,张楚涵几乎没有一分钟休息。天道酬勤,张楚涵在sohu健康社区的“心理茶室”很快形成了人气,张楚涵把一个个咨询个案写成故事与网友分享,她的免费答疑也迅速博得网友的追捧。需要深度咨询的网友来信开始塞满她的邮箱。

辛勤努力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像看朋友一样悄悄来到张楚涵的心理咨询室,“最开始的时候,来的人都是比较富有的。慢慢地,贫穷的大学生来了,躲在父母后面的小朋友来了,各个阶层、各个城市的都有。”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是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不可避免的是,3年来,对于只经过半年培训就执业的张楚涵,种种风言风语从未间断。

“很多人跟我说,楚涵能走到今天,是因为她长得漂亮,靠的是女性魅力。”这种言论多来自同道中人。更有甚者,一位同道请了一个托儿,假作咨询,录下了她的咨询服务过程,然后在同道中散播中伤言论。

对这些言论她不屑一顾,而对于专业上的拷问和质疑,张楚涵则坦然面对,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开印在名片上。按理说,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信息不宜公开。“参加督导班时美国专家说他们的咨询师是不会把手机号码告诉来访者的,但目前中国的咨询业在短时期内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张楚涵说,现在不少来访者喜欢给张楚涵发短信,反馈他们的咨询效果,而她也会回复短信鼓励他们。

目前张楚涵的咨询室已经有2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和6名兼职心理咨询师,仅张楚涵在3年里就提供了2000余人次咨询服务,但是盈利很少。作为拓荒者,张楚涵知道,她的前路依然漫长。

专家推荐全部

蒋心平

【高级】专家级咨询师

2008年6月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结业,中科院心理所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职研修。2...
张小琼

【高级】加盟咨询师

国家心理督导师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首批心理督导师讲师,国家认证心理督导师,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
刘鹏

【中级】签约咨询师

大学本科学历。陕西省心理学会会员。2005年5月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咨格证书,2007年12月...
林榕发

【高级】专家级咨询师

林榕发教授,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心理医师;福建省情商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马春树

【高级】专家级咨询师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执业医师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 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博士后 美国催眠促进...
段剑英

【高级】专家级咨询师

段剑英,女,1957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985年西安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